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当代修陵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历代整修黄帝陵工程


  黄帝陵、庙祭祀活动经久年远,对陵庙的修葺也一直不断。唐代宗大历五年(770),代宗采纳鄜坊节度使臧希让建议,重修并扩建轩辕庙,于大历七年(772)竣工。宋太祖开宝五年(972),赵匡胤降旨整修轩辕庙,并将原位于桥山西麓的黄帝庙移至桥山东麓,以避沮河水侵袭。元至正元年(1341),元惠宗降旨,重修轩辕庙西侧被大火焚毁的保生宫。明洪武三年(1370),明太祖朱元璋降旨拨出银两,对轩辕庙进行修缮。同时,在轩辕庙设立五品护陵官二人,後由县令兼任。自此,县令兼护陵官成为制度。洪武七年(1374),在轩辕庙大殿内塑造轩辕黄帝坐像一尊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4),嘉靖皇帝朱厚熜降旨拨银400两,修葺轩辕庙。天启元年(1621),明熹宗朱由校拨出专用银两,派遣使臣,整修黄帝陵庙。清顺治三年(1646),世祖皇帝命使祭祀黄帝陵,并对黄帝陵进行了清代第一次维修。此後,清代康熙年间三次维修黄帝陵庙,雍正年间维修两次,乾隆年间维修三次,嘉庆年间维修一次,道光年间维修两次。
  民国二十三年(1934),谒陵道重修并通车。抗日战争前,鉴于黄帝陵庙“殿宇多圮”,国民政府准备大事修葺,并做整修规划,但未能实施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),陕西省政府急令设黄帝陵庙管理所,主任由中部县长兼任,并开工维修黄帝陵庙。民国三十一年(1942),制订修建黄陵计划草案,涉及18方面内容,其中部分计划得到实现,如改桥陵为黄帝陵,改中部县为黄陵县,编纂《黄帝陵志》等。民国三十二年(1943),为整修黄帝陵庙,成立黄帝陵修建委员会,向社会募捐,修葺陵墓,建成享殿,扩建黄帝庙大殿,碑亭改扩为三间,并集中黄帝陵各处散碑,分置庙内两长廊下。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,黄帝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一号。爱国华侨陈嘉庚首先上书毛泽东主席建议整修黄帝陵庙。1956年3月,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,黄帝陵祭祀亭得到整修,陵冢外新筑砖花墙,庙院内“手植柏”、“挂甲柏”周围新做木栅栏,黄帝陵面貌焕然一新。同年2月4日,为修缮时刻勒立碑,黄陵县政府呈文报请毛泽东为祭祀亭内碑刻题字,毛泽东将题字一事委托给郭沫若,後郭沫若手书“黄帝陵”三个大字寄黄陵县政府供刻碑,即现在祭亭一通。1959年至1961年,陕西省人民政府拨款整修黄帝庙大殿,修建过厅,共修建宫式大殿七间,厅房七间,碑室五间;1964年重修碑亭和大门;1976年,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拨款修缮了山顶祭厅、黄帝庙大殿和围墙。1978年以後,陕西省将黄帝陵列为重点维护整修单位,并按古朴大方的原则,以陵区和庙区为重点,配以上山公路,形成“两点一线”,作为一期工程。1984年6月,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,1985年6月完成迁殿、围墙、石级登道、护树围栏、停车场、庙区通水等工程。1987年,第二期维修保护工程实施。1988年完成接待室、欞星门、陵後瞭望塔、古柏围栏、碑廊、黄帝石雕像及像龕等工程项目。
  

黄帝陵整修纪实/陕西省黄帝陵管理委员会,黄帝陵基金会编著.—西安:陕西旅游出版社,2008

您是第 位访客!